近兩年來,種植大棚西紅柿的人越來越多,且栽培面積仍有擴大趨勢。但是由于冬季天氣寒冷、日照短等原因,冬季種植大棚西紅柿往往難度較大。如何種出產(chǎn)量高、品質(zhì)優(yōu)、果型好、風味佳的西紅柿,在生產(chǎn)管理上應把好以下七關。
一、嚴把溫度關
大棚西紅柿生長溫度是10℃~35℃,月平均溫度為20℃~25℃的季節(jié)最適宜生長。白天,上午溫度23℃~28℃,最高不得超過35℃;下午逐步降溫至23℃時閉棚。夜間溫度15℃~18℃為好。晝夜溫差以10℃~13℃為宜,溫度低于10℃生長受到抑制,低于5℃植株停止生長。當溫度達到1℃~2℃時,植株、果實均遭受凍害。
二、嚴把肥料關
西紅柿收獲期長,產(chǎn)量高,需要多種營養(yǎng)元素,而且各營養(yǎng)元素要有一定比例。每生產(chǎn)1000kg西紅柿,需要從土壤中吸取氮2.5~3.5kg、磷0.8~1kg、鉀4.2~4.8kg、鈣1.6~2.1kg和鎂0.3~0.6kg。按養(yǎng)分吸取比例施肥,如以氮為100,則磷為26,鉀為180,鈣為74,鎂為18,吸收鉀最多,吸收磷和鎂最少。
在基肥施足的情況下,為了保證西紅柿植株健壯,要注意施肥時少量多次進行。育苗期,2葉1心期,葉面噴施美邦通直脈腐植酸葉面肥2次,間隔期7天;4葉1心期,隨水澆施通直脈腐植酸沖施肥1次,稀釋倍數(shù)500~600倍,促苗早發(fā);定植緩苗后,及時隨水沖施金脈恩腐植酸沖施肥1次,宜稀不宜濃,促進多生新根,恢復生長,還可預防根結線蟲危害。結合防病,葉面噴施通直脈腐植酸葉面肥1~2次。從第一穗果膨大期開始,加大肥料使用量,生產(chǎn)上掌握“兩水一肥”,隨水沖施金脈恩腐植酸沖施肥,每畝每次5~10kg,直至收獲前15天。每次打藥防治病蟲,均應加入腐植酸葉肥,隨用隨配,不宜過夜。
三、嚴把澆水關
據(jù)測定,每獲得5000kg西紅柿,需從土壤中吸取330噸以上的水。果實發(fā)育期每天每株至少需吸收1kg的水分。
生產(chǎn)上,要注意保持土壤見干見濕,小水勤澆;為了預防土壤鹽漬化,每月要大水漫灌1次,起到排鹽作用。澆水時,注意水溫,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當澆水溫度低于7℃時,會大量產(chǎn)生西紅柿空心果實,嚴重影響品質(zhì)。
四、把好光照關
據(jù)研究,每平方米西紅柿葉面積,生產(chǎn)1kg果實需要95~96小時光照。生產(chǎn)上要注意及時摘除側(cè)枝,剪去植株下部老葉,當西紅柿果實充分長成,進入白熟期,即可將其果穗下部的葉子全部剪去,保持通風透光,既補充了光照,又保證了養(yǎng)分消耗,還減少了病蟲害的發(fā)生,一舉三得。
五、把好氣體關
大棚西紅柿要豐產(chǎn),二氧化碳施肥很關鍵。二氧化碳的飽和濃度為0.1%,超過此濃度西紅柿生育失調(diào),甚至中毒;當二氧化碳在0.005%濃度時,植物會因饑餓而死亡。特別是當冬季光照不足時,可以人工補充二氧化碳,以提高二氧化碳的量。若是底肥使用酵素菌生物有機肥,會減少二氧化碳的補充。
六、嚴把病蟲害防治關
西紅柿病蟲害很多。真菌類病害包括猝倒病、立枯病、葉霉病、白粉病、早疫病、晚疫病、灰霉病、枯萎病等。生產(chǎn)上要注意增強植株抗性,預防為主。主要的殺菌劑有百菌清、瑞毒霉、撲海因、速克靈、疫霉靈、代森錳鋅、甲基托布津等,還可選用BO-10、武夷菌素等生物制劑。調(diào)查中發(fā)現(xiàn),少量多次葉面噴施腐植酸葉面肥,或打藥時加入腐植酸液肥,不僅提高藥效,減少用藥量,還可減少藥害發(fā)生。細菌類病害,如潰瘍病、青枯病、髓部壞死病等。生產(chǎn)上,主要選用銅制劑和農(nóng)用鏈霉素預防。病毒病類型,如花葉型、厥葉型、黃化型、叢矮病、斑萎病等。生產(chǎn)上要嚴防缺水,補充植株營養(yǎng),殺滅蚜蟲、白粉虱和煙粉虱,注意剪子消毒,減少傳毒幾率。使用金脈恩和通直脈腐植酸沖施肥可減少病毒病發(fā)生率88.5%。防治根結線蟲,可以采用土壤通電法防治,也可用生物有機肥和腐植酸液肥預防。生理性病害有的是由于高溫或低溫造成的日灼、裂果,也有因為缺乏氮、磷、鉀、鈣、硼、鎂、鋅等礦物質(zhì)營養(yǎng),造成葉子變黃、變小、萎蔫下垂,造成空洞果、畸型果等癥狀,葉面噴施腐植酸液肥可大大緩解該缺素癥狀。
七、嚴格預防落花落果
1.光照原因引起的落花落果。番茄正常生長的適宜光照時數(shù)為12~16小時,光照強度4~7萬LX(勒克斯)。冬春季的光照強度和時數(shù)明顯不足,且一旦冬春季陰雨天氣過多,為了保溫,大棚覆蓋物晚揭、早蓋,甚至整天不揭,就影響了光合作用和造成花粉營養(yǎng)不良、授粉不好,引起落花落果。
預防措施:1.盡可能增加透光時間;2.人工補光,可在棚內(nèi)每隔3米掛一只40W的燈泡,早晚各補光1~2個小時。
2.溫度原因引起的落花落果。溫度過低,過高及大幅度驟變也會造成番茄落花落果。番茄花期如遇到13℃以下或30℃以上的溫度均會引起授粉不良,導致落花落果。
預防措施:通過通風或蓋雙帖等措施來防止棚溫過高或過低,盡量避免低溫或高溫環(huán)境的出現(xiàn),縮短低溫或高溫持續(xù)的時間。注意花期溫差變化幅度不要太大,一般晝夜溫差以8~10℃為好。
3.營養(yǎng)不良引起的落花落果。施肥不足和不均,造成植株營養(yǎng)缺乏,特別是微量元素短缺,如硼、鎂、鈣等,容易引起落花落果,CO2濃度過低,使植株處于光合饑餓狀態(tài),也易引起落花落果。
預防措施:基肥要施足、施勻,追肥要少施勤施,開花期可進行2~3次葉面追肥,施用一些微量元素肥。在棚內(nèi)應用CO2施肥,使CO2濃度達到1000~1200ml/L,能有效地減少落花落果。
4.管理不當引起的落花落果。如果肥水管理不當,植株弱小或生長過旺,均會造成坐果率很低;植株和花器受到機械損傷,也會發(fā)生落花落果。
預防措施:在進行各項田間操作時,注意不要傷害植株和花器;其次加強肥水管理,使植株健壯;還要科學地使用植物生長調(diào)節(jié)劑,如植株徒長,可用矮壯素250mg/L進行土壤澆灌,每株用量100~200ml,一周內(nèi)見效。
5.病蟲害引起的落花落果。當植株發(fā)生病蟲害時,特別是花期,會使植株生理功能失調(diào)而出現(xiàn)落花落果。
預防措施:及時進行病蟲害的綜合治理。特別要注意盡量避開盛花期噴藥,減少使用水劑,多使用煙劑和粉塵劑,以免增加溫室內(nèi)空氣相對濕度而加重落花落果。用藥濃度要適中。